微党课第十五讲 “有国才有家”——夏腹椿(夏崇本烈士女儿)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19-06-01浏览次数:1220

人物生平

今年87岁的夏腹椿老人居住在南京市天津新村小区内,与老伴和大女儿同住,家里陈设简单,但透露出浓浓的家的味道。当谈及父亲时,她说道:“他是我的英雄”。虽然父亲的脸庞,他的形象在她的记忆里是模糊的,甚至是缺失的,由于父亲离家时她还不到3周岁,弟弟才1岁,最年幼的妹妹还未出生,但父亲的事迹让他由衷地感到敬佩。”

夏崇本烈士出生在苏州吴江芦墟袁家浜,对于父亲当时决议学习飞行的事迹,她这样说道“我当时3周岁不到,那时父亲在上海一家银行上班,待遇很不错,日子过得很平和。可是,随着日本鬼子入侵的深入,东北局势日益严峻,父亲便想着要去参军。当时祖父和母亲都很反对,想着孩子都还小,不要离开这个家;但父亲认为,没有国哪有家?去意已决的父亲不久就考入了杭州笕桥航空学校。1936年初,虽然母亲很是不舍,但还是送他去了杭州,那是母亲和父亲的最后一次相聚。”

夏奶奶还告诉我们母亲叫唐尚勤,也是芦墟人,曾就读于苏州女子师范。父亲牺牲后,她一直孑然一身,直到2004年去世。

父亲从航空学校毕业后,先去了重庆和迪化(今乌鲁木齐),跟随前苏联教练实地学习飞行。在新疆时,父亲曾给家中寄过照片,其中一张他穿着飞行服站在飞机上,飒爽英姿;还有一些父亲与战友的合影,但给夏奶奶留下最深一张的照片是自己的父亲坐在飞机里,半个身子探出飞机外;当问及现在照片是否还留在家里时,夏奶奶表示在 “文革”时,夏崇本所有的照片都被烧毁了,唯一剩下的是母亲与父亲的结婚照,母亲唐尚勤将那张照片整整珍藏了72年,她是用自己一生的期盼珍藏着圣洁的爱情。如今,母亲去世了,这张照片便由夏复春奶奶保存了下来。

随着战事的逼近,父亲被调到了昆明,在昆明与日军展开激烈空战,此后便杳无音信。

直到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和父亲同在西南工作的一位亲戚给家中寄来一信,信中提及她的父亲,他用一句唐诗作了比喻: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母亲读到这封信时便明白了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事实,于是她决定带着我们回转芦墟。

母亲得知父亲牺牲后,去了一趟昆明,希望能找到一些父亲的遗物。到了那里,她才获知了更多关于父亲的事。1940年时,我父亲已经是当时国民政府昆明空军第四大队22中队的飞行员,他还担任了飞行小队长的职务。他驾驶的是苏式商用飞机改装的驱逐机,多次带领飞行小队,在保卫昆明的空战中迎击敌机,往往一天要起飞好几次,并以一架对敌机数架。在一次空战中,他带领的小队一举击中了3架日机,他本人也击落了一架。1942年春,一批美式新飞机从印度运到昆明,在训练时,父亲主动要求承担风险极大的试飞任务,孰料在飞行中发生失速(停机)事故,不幸坠地,机毁人亡,当时父亲只有32岁。事后,他的战友们寻找他的遗骸,只找到了一条腿,便把他安葬在昆明航空烈士墓中。”夏复春讲述了父亲的故事时,眼角渐渐泛起了泪花。夏奶奶说:“作为一名小队长,父亲主动承担奉献,无所畏惧,敢为人先,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仍然选择自己去试飞,这就是他令人敬佩的地方。”

英雄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不只是考虑自己,能够考虑到国家和人民,能够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就是英雄,哪怕只是一件小事。父亲当年的事迹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学习,当时父亲的决定只是为了救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夏奶奶对“英雄”,也是对自己父亲当时决定的理解。

而谈及夏奶奶自身时,夏奶奶对我们说:“我只是平凡的一员”。夏复春奶奶从师范毕业那年,苏南行署文教处要求各师范学校选送毕业生参加教育普查工作,新苏师范(即原苏州女子师范)选送了2名,夏复春是其中之一,一年多后,普查工作结束,她被苏南行署文教处留下,参加革命工作。苏南、苏北和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夏复春奶奶成了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教育厅参加工作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她又调入江苏省委宣传部,退休前,夏奶奶都在做着宣传工作。夏奶奶对我们说道“非常感谢当时在教育厅时老同志对自己的帮助与教导,也希望自己父亲以及自己的故事可以对未来的新生力量带去鼓舞。”,“我与父亲比起来是平凡的。”

夏奶奶还和我们说道她的两次患癌经历,她说道:“我是不当一回事的,有病治病,治好了就好了,一个人要乐观,要有信心面对未来。”

对于当下的时代,夏奶奶说:“现在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当代青年应该利用好现在有的机会,迎接挑战,在平凡的事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做好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

供稿人/郭晶晶、徐薇、罗梦娇;摄影/徐薇;审核/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新版学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