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第十六讲 我与共和国同岁——陈国钧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19-07-06浏览次数:798

陈书记,70岁,男,于1945年出生于无锡市郊区,参加过下乡知青,并在知青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45年,伴随着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陈书记出生,与父母一起落户于无锡市郊区。陈书记回忆说,当时的社会大家都从事着集体劳动,建立农乡结合部,大小企业公私合营,工人叔叔们举着红旗或彩旗,敲锣打鼓。但当时的社会资源是极其匮乏的,经历抗日战争的中国,百废待兴,有很多人失业,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陈书记回忆当时每天只能靠萝卜干下饭,喝酱油汤,很少有机会可以看到荤菜,家里没有经济可以补贴棉被,在寒冷的冬天,当时还年少的陈国钧先生只能坐在自家的灶台边上靠着灶火取暖,没有好的棉袄穿,于是一整个冬天都得待在破旧的棉被里面取暖。陈书记回忆说,冬天最幸福和最温暖的时间是自己的父亲中午在灶台边烧饭的日子。

尽管建国初期人民物质上是匮乏的,但精神上是富裕的,是极其快乐的,各地都洋溢着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大家伙都对未来充满希望,都对自己充满理想与抱负。“鲜艳的红领巾飘荡在胸前”,这是陈国钧先生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歌,也是陈国钧先生对于少先队的憧憬。在小学三年级,陈国钧先生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当上了少先队小队长,并于六年级荣升为大队长。

“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编织稚嫩梦想,充斥未来希望的年代。但人生总归是有起伏的。

1958年,超英赶美,厂厂点火,大炼钢铁。城市里到处可见的土高炉,浓烟滚滚,钢铁在哪里?陈老说当时他看到的钢铁只不过是一推铁疙瘩,中国炼铁技术不成熟,产品不合格,导致当时大部分都是不可以用的铁渣。农村搞起来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一片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食堂里白米饭,一个青菜,一个汤,吃饭不要钱,导致农村很多人都不劳而获,地里的庄稼因为没有人去收而腐烂,造成严重的粮食浪费。这是一次严重的主观错误,盲目的自信,激进导致的,是违反经济规律,违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错误。

1959年到1961年的中国经历了空前的自然灾害,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饥饿席卷了整个中国,城市里很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而发生浮肿,没有一定知识的人因为吃到了有毒的野菜而上吐下泻,农村的老人和小孩因饥饿而丧生,全国人口呈现负增长。1962年,中央紧急调整方案,提出八字方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社会回到了正轨上,陈书记也考上了无锡师范初中,并加入了中国共青团,陈书记回忆这段时间时谈到“这时的社会风气非常优良,人们不需要紧锁大门,也没有小偷小贼;毛泽东题词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发扬雷锋精神;要搞生产,抓建设;是一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时期”。1963年至1965年是建国以来生活最好的三年。陈书记在初中期间培养了航模的兴趣爱好,并憧憬考入北航。初中毕业,陈书记考入了当时无锡最好的高中:无锡市第一中学。

1966年,也就是陈书记高一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整个社会陷入了无序的状态,作为保守派的陈书记,被撤去团支部书记的职务,开除团籍。1968年年底,陈书记决定参军,但无奈名额却被换掉而错失了机会。1969年年初,得知了要下乡做知青的消息,31日,年初十,经过了65夜的形成,陈书记一行人来到了江苏生产建设兵团144团——五图河农场。陈书记回忆说“十年文革是灾难性的,经济下降,社会风气被破坏,文化遭受了极大地损失”。196931日起,对于陈书记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也正是这些经历,让陈书记感悟到“无论生活条件多么恶劣,都要坚韧不拔地坚守道德底线。”“无论精神世界多么寂寞,都要坚守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无论在多么迷茫的环境里,都要坚定地跟党走。”对于知青下乡的生活,陈书记说到“沙漠中开出了几朵美丽的花朵,但不能说沙漠就是沃土。”农场的环境极其恶劣,没有床,也没有厕所,女知青的生活极其不方便。当时他们睡的床是用土堆砌起来的,有很多虫子,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都有,最后没办法只能重新砌新的床。由于食物供给不足,很多知青都营养不良,浑身发软,两眼发花,浑身出虚汗,当地发了猪瘟,把死掉的猪埋掉,但是还有人半夜去挖出来带回家,可见当时农场伙食极差。陈书记还给我们讲了他在农场受伤一事,虽非亲身经历,但听陈书记讲时,内心也是后怕万分。

中国近70年的变化是巨大的,陈书记一路走来,总结了以下几句:

“无论生活条件多么恶劣,都要坚韧不拔地坚守道德底线。”

“无论精神世界多么寂寞,都要坚守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无论在多么迷茫的环境里,都要坚定地跟党走。”

作为新一代青年人,虽然不用经历这些艰苦的岁月,但我们仍需铭记老一辈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认真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是行动者的宣言,是国家、民族进步的源头力量,陈书记这一代人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可借鉴之路,也告诫我们,无论走多远,都要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人/江宁校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摄影/江宁校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审核/江宁校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