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第五讲 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沈松针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18-06-06浏览次数:753

沈松针奶奶,92岁,女,1926年出生于辽宁朝阳县,1956年入党,如今已有62年党龄。

 一甲子的坚持,一辈子的守护

正值青春的你,是否曾告诉过不停努力向前奔跑着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然而很多时候,往往却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一朝一夕的热血常见,长年累月的坚持难寻。这次我们采访的92岁老共产党员——沈松针奶奶,用自己平凡却不平庸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一甲子的坚持、一辈子的信仰”,是如何做到的。

沈松针奶奶,92岁,女,1926年出生于辽宁朝阳县,1956年入党,如今已有62年党龄。

沈奶奶在老家度过了艰苦的童年,很小就没了父母,与姐姐相依为命。姐姐是名教师,虽然生活困难却还是坚持供沈奶奶读书。对于曾经的苦难,沈奶奶不愿再多说,但可以想象的是,体会过生活疾苦、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沈奶奶,从小就养成了坚毅的品性,而对于改变沈奶奶的命运、将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沈奶奶坚定地说:“我可以肯定地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

也许是受了姐姐的影响,沈奶奶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入了辽宁省朝阳县城最大的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当时的中国还未解放,坚毅勇敢的沈奶奶响应号召,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革命,跟随组织一路南下,来到了南京。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战争刚刚结束,国家刚刚解放,部队中大多数农村出身、跟着部队来到城市的战士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军中开始倡导“学文化”的风气。由于有过当小学老师的经历,沈奶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文化教员,她从识字开始教起他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将青春奉献给了部队。

后来,部队要继续南下,由于沈奶奶当时已经腿脚不便,为了保证她的安全和军队行军效率,组织找她谈话,希望她能留在南京,沈奶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去了文化馆工作,1955年,沈奶奶又转业到了南京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办事处,在那工作直到退休。

转业到机关后一年,沈奶奶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据沈奶奶回忆,五六年的时候入党,比之前和以后都要困难很多,需要在单位门口放上一块小黑板,公开写上某某某申请入党,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对其的意见。同时,还要严格审查家庭成分,详细调查“八父母”——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姨父和姨母的政治历史背景。但也正是因为入党如此不易,沈奶奶对党员的身份特别自豪,对共产党的信仰也尤其坚定。

如今已92岁高龄的沈奶奶,谈起她所亲眼见证的祖国变化,激动地说:“我始终坚信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生少,农村的孩子能进入大学的更少,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们小时候生活多艰苦啊,再看看现在,不论是年轻人还是我们老年人,生活不仅好了,还再越来越好,这都是我们党的功劳!”

谈起自己作为一名已62年党龄的党员,沈奶奶表示,党员决不可摆架子,而是要处处以身作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凡事都要掂量掂量,很多事情别人做了,但作为党员,要明确自己究竟能不能做,说到这里,沈奶奶自豪地说:“我这一生,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在做什么工作,就是因为处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才可以肯定地讲,我这一生,从未犯过错误!”

虽然沈奶奶已退休多年,但她的向党之心和党员精神从未改变,即便现在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住在养老院中,生活比较简朴,但沈奶奶已经非常满足。同时,她仍然坚持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养老院组织的活动常带头参与,平日和其他老人们聊天时听到他们对养老院生活的一些可取的意见和建议,也会由她亲自客观地去向养老院反应共产党员所需的“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在沈奶奶这里从不是空谈,而是坚持了大半辈子的使命。

沈奶奶对当代的大学生和有意愿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轻人提出了自己的一份期望:“年轻人对党应当有个正确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若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更不能松懈自己,要时刻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党的领导,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这才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

采访过程中,看着沈奶奶和蔼的笑容和眼中闪烁着的热情,感动与敬佩油然而生,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也只会度过平凡的一生,但在平凡的日子里,能拥有一份信仰,令自己骄傲一生、坚持一生、奉献一生,就是伟大!

供稿人/李佳鑫;摄影/江宁校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审核/陈红丽